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38    次浏览
“距离地面多少米为高空作业?”“距离地面两米为高空作业!”这是川黔线贵阳工务段乌江桥路工区工长谢小华在桥梁设备检查前进行的安全抽问。在这段铁路大桥工作21年,这样的工作他做了无数次。 谢小华宣读桥梁设备检查及重点检查方案贵阳工务段遵义桥路车间乌江桥路工区,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革命老区遵义乌江岸边,工区门前就是雄伟的川黔线铁路乌江大桥跨江而过。1995年8月,谢小华调到乌江桥路工区,从普通的桥路工到班长、工长,一干就是21年,默默守护着乌江铁路大桥的安全畅通。 川黔线贵阳工务段乌江桥路工区工长谢小华和身后他守护着的乌江铁路大桥“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这是谢小华时常用来鞭策自己的话。21年前的乌江桥路工区,条件简陋,一栋小平房,用几张竹席和几根木桩围个圈就是厕所。谢小华第一天走进距遵义50多公里的工区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个性格倔强、好面子的人,为了不掉男子汉的面子,他决心干出个样子来。自来到工区的第一天起,他就制定了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必须学习1~2小时的计划。当其他工友在休闲娱乐时,他就在寝室学习《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还利用星期日回遵义的机会到书店查找有关地质、材料的方面的书籍,用自己不高的收入先后购买了30余本。通过不断的学习,2002年至2004年完成了中专的学业,在车间的每次考试和技能竞赛中都名列前茅。在理论知识提高的同时,现场的处置能力也有了提升。 谢小华在乌江铁路大桥下检查桥梁设备(成都铁路局供图)乌江桥路工区管内的乌江大桥是川黔线唯一一座跨越大江大河的浅基大桥,上游约3公里处是70年代修建的乌江渡发电站,因发电及防洪的需要,水流时大时小。特别是1996年,乌江铁路大桥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冲刷,造成墩台基础冲刷淘空严重。为了准确掌握墩台冲刷的第一手资料,谢小华游到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对整个乌江大桥河床断面及墩台冲刷情况进行了测量,发现4、5号桥墩冲刷淘蚀严重,其中4号桥墩距基岩只有0.5米,危及行车安全。随后又自告奋勇担任施工负责人,带领施工队在15天内起早贪黑连续作业,对桥梁浅基用砼块进行抛填加固整治,确保了乌江大桥的安全。工长谢小华和他的工友们在为检修做准备多年的工作让谢小华有了一种职业的敏感:每当恶劣天气大雨来临,他都会难以入眠。总是害怕值班室的电话深夜响起。如果电话响起,那就是线路上发生了险情;如果电话没有响,又担心是否通讯信号不畅,漏掉或耽误重要信息的报告,这样的心情很是纠结,但他也很自信。通过日积月累的设备检查,他像熟悉自己的家底一样,对工区管内41公里设备情况了如指掌:有多少座桥涵,有多少处危岩,哪里的边坡容易溜塌,每处设备的质量状况,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记得一清二楚,被工友们称为工区设备的“活字典”。他说:“我愿意做乌江铁路大桥上的一颗螺丝,牢牢地紧固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懈怠、不松劲,当一名川黔线上出色的桥路人,每天护卫着列车平安从我养护的乌江铁路大桥上安全通过。”原标题:川黔线上的守护者 工区设备的“活字典”